文廟[哈爾濱文廟]

文廟[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始建於1926年,建成於1929年,是全國現存最後一個建成的孔廟;1996年,哈爾濱文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文廟又與“731”遺址等5處單位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國家發改委、國家文物局聯合公布“十一五”期間全國100家重點維修古建築名單,哈爾濱文廟名列其中。

基本信息

建築特色

文廟 (哈爾濱文廟) 文廟 (哈爾濱文廟)
哈爾濱文廟的建築結構為南北向三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仿清式古建築群,建於1926-1929年(民國十五年至十八年),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674平方米,是黑龍江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建築等級最高、建築規制最全的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

格局

文廟整體布局為三進院落,座北朝南,各類建築東西對稱,井然有序,包括:壇門、東西牌樓、萬仞宮牆、泮池和泮橋、孔子行教銅像、無字碑、東西官廳、鄉賢祠、名宦祠、東西掖門、文廟碑記碑、文廟碑誌碑、大成門、東西廡、大成殿、崇聖祠。文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採用大祀規格建造,面闊十一開間,重檐廡殿頂、黃琉璃瓦、金龍和璽彩繪,其規格為封建最高等級,在全國文廟中首屈一指。1996年,哈爾濱文廟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院
前院是首進院落,院內松柏蒼翠,丹牆迴繞。院南泮池如月,虹橋飛架,白玉雕欄玲瓏。池南有“萬側宮牆”(俗稱影壁牆),上鑲有琉璃雕花磚,長44.80米,高5.9米。池北有欞星門,是三間四柱的木牌坊,採用了只有皇家建築才能使用的和璽彩繪,虎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院落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牌樓,與欞星門合稱“三樓”。過欞星門是主院的過廳大成門,五開間,單檐琉璃瓦廡殿頂,前後環以白玉欄桿,左右並列東西掖門,布局端然。

中院

中院是文廟的主體,正殿大成殿,超過了曲阜孔廟大成殿橫闊9間的規格,為橫闊11間(9堂2夾室)的重檐龐殿頂大殿。台基也環以玉石雕欄,廊檐色彩富麗堂皇,氣勢軒昂莊重。殿內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賢牌位。大殿兩邊是兩座配殿,內供孔子的弟子牌位。
院落一角及後院
院落東南角有馱碑一座,碑文為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撰寫的《哈爾濱文廟碑記》。西北角的石碑,為當時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景惠撰寫的《東省特別區創建文廟碑誌》。碑陰刻有捐款者的名單及款額。後院為面闊7間、單檐歇山頂的崇聖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後改為書廳,東西有側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

建築布局

文廟建築群呈對稱布局,在縱軸線上依次為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及崇聖祠照壁正對著的是泮池,所謂泮池即為半月形水池,水之一半則為“泮”,池上架一座單孔拱橋,池邊環繞漢白玉欄桿,屬清代做法,共有40根望柱及雕刻欄板;泮池上的拱橋也為漢白玉砌築只有中了狀元的人才能從上面走過。
東西牌樓
東西兩座牌樓是典型的清式做法,呈三間四柱形式,已不再是木結構,朱紅的支柱也為青石結構,額枋飾以精美的彩畫,東側牌樓上書“道冠古今”,西側牌樓上書“德配天地”,意指孔夫子品德與天地同輝,學識超越古今。
三進院落
文廟分為三進院落:第一進院落包括東西牌樓、照壁、泮池、欞星門、東西配殿以及居於中軸線上的大成門;第二進院落以居中的大成殿為主體建築,它也是整個文廟的中心,主軸線兩側為東西配殿及石碑;第三進院落以崇聖祠為主景建築,輔以配殿。三重院落之間以黃瓦紅牆的圍牆相隔,各有兩個腳門相通。建築群以黃瓦朱牆圍合,最北端另有兩個側門。
一進院
站在欞星門望去,牌坊成為絕好的景框,一片蒼翠的綠色之中露出一段朱柱,一角金色的飛檐,那便是大成門了。穿過欞星門,循著灰色的石砌甬路前行,大成門便豁然眼前了。大成門與欞星門不同——後者只是一座牌坊,大成門是五開間單檐廡殿頂造型,漢白玉的石階及平台,中間為御路,平台不甚寬闊,大門占據三間,兩側各有一個開間作為輔助用房。大成門也為金色琉璃瓦、朱紅的石柱,和璽彩畫額枋描龍繪鳳的藻井。第一進院落的主軸線兩側為東西配殿,七開間單檐歇山頂,屋面鋪青瓦,朱柱紅牆、門欞及窗欞以金色勾邊,色彩明快而不誇張。
二進院
穿過飾以蘇式彩畫的卷棚腳門即到了第二進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東西兩座石碑,碑上刻有張學良所題碑文,記載著文廟的修建情況、背景及其歷史意義。石碑前面是東西兩座配殿,碧瓦朱牆,均為七開間單檐歇山屋頂。主軸線巍然而立一座大殿——大成殿。大成殿等級之高超越了文廟所屬的等級。它為重檐廡殿頂,十一開間,金色琉璃瓦,和璽彩畫,竟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型制一致,豈不有譖越之嫌?當然二者的尺度不同,大成殿與太和殿不可同日而語,但其等級之高也是十分罕見的。大成殿前有九級漢白玉御路;雕刻雲龍水浪,寬闊的漢白玉平台,襯托著雄偉的殿堂。
三進院
穿過第二層圍牆,即到了最後一進院落。崇聖祠為主景建築,布置在中軸線上,東西兩側依然為配殿,崇聖祠為主景建築,布置在中軸線上,東西兩側依然為配殿,崇聖祠左右也有兩座小殿。
哈爾濱文廟是保存較好的中國式建築群,建築雄偉壯麗,彩畫燦爛依舊,建築群環境優雅祥和。

欞星門

欞星門位於泮池與大成門之間。相傳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均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欞星門寓意即在於天下英才匯聚之意。欞星門造型與東西牌樓相似,但額枋飾以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畫。挺拔的朱柱,金瓦飛檐,配以絢麗的彩畫,漢白玉的柱礎,整個欞星門氣魄非凡。

浮屠塔

浮屠塔內有木梯,可供登臨觀賞。殿和塔檐下的雀替做成龍、鳳、獅、鶴等浮雕,造型生動。塔的局部構件和裝飾具有西方建築的風格。

歷史

別具特色的哈爾濱文廟的興建,正處於中國最初開始建築變革時期,因而,其主殿(大成殿)的“里外金柱改製做成鋼筋混凝土,金柱柱頂石用水磨石做成”。因此,文廟建築既反映了清代古典建築傳統技術與藝術的延續發展,又反映了中國建築變革初期採用新技術、新材料的歷史事實。成為中國這一歷史時期傳統建築的延續和技術變化的主要實物例證。由於文廟具有特定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文廟始建於民國十五年十月(公元1926年),建成於民國十八年十一月(公元1929年)。是由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題寫碑記,當時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煥相、繼任長官張景惠倡導實施,由政府和中外人士募捐集資73萬餘銀幣修建的。建成後舉行過幾次祭孔活動。
1946年哈爾濱解放後,文廟先後用作哈爾濱醫專、醫科大學和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圖書館,省軍區倉庫。
1985年2月26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文廟為館舍,成立全國第一家省級專業性民族博物館。
又經1985年至1988年三年的重點維修和籌備,於1988年秋正式對外開放展覽。至今已接待中外觀眾300餘萬人。
文廟也是現存全國最後建造的一處規制完備的孔廟。由於文廟周圍綠樹掩映,周邊環境未能改造,從外面看不見文廟的宏大規模,因而凡是來文廟參觀的人們無不為之驚嘆,哈爾濱竟有如此一座宮殿,真是“藏在深閨人未識也”。
哈爾濱文廟不同於全國文廟的獨到之處乃是主殿大成殿。據現存《東省特別區創建文廟碑誌》記載:
武漢大學(1929年至1935年)等一批仿古建築。哈爾濱文廟的興建,1996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文廟庭院之內的園林,也別具特色,古松參天,灌木蔥鬱,鳥語花香,環境清雅。庭院裡的古樹樹種繁多,據統計,約在五六十種以上。因此,又是哈埠一處頗佳的園林景觀。春天,園中的小桃紅、丁香、忍冬藤等灌木所開的各種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花朵競相開放,加之林中鶯歌燕舞,滿目春意盎然。
幾經風雨,歷盡滄桑。哈爾濱文廟落成至今已有七十七個春秋了。她是前人給哈爾濱人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也是華夏古典建築的精品。

孔廟

哈爾濱文廟是全國最後建造的一處規制完備的孔廟。
因建於民國時期,採用大祀規格,其主體建築萬仞宮牆、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包括東西牌樓、掖門,均採用了我國最尊貴的黃琉璃瓦,即“皇頂”;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的彩畫使用了最高一等的“金龍和璽”形式,這些都是帝王御用的建築規格,因而,觀之自然是氣勢雄偉,金碧輝煌。

大成殿

哈爾濱文廟不同於全國文廟的獨到之處乃是主殿大成殿。
據《東省特別區創建文廟碑誌》記載:“謹案孔子文廟,在昔為中祀,其殿九楹,為堂七,為夾室二,此舊制也。自清光緒三十二年,升孔子為大祀,而京外學官,猶仍舊貫,未之改作。今東省特別區閎規大起,創而非固,故其締造合乎大祀之儀。……凡廟制,大成殿居中南向,為堂九,為夾室二,都十一楹”。由此可知,二院的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儀式規格設計建造。大成殿面闊十一間(即堂九夾室二之最高規制),進深顯六間,重檐廡殿黃琉璃瓦頂,月台陛條、陡板、三面出陛十級垂帶踏垛皆用花崗石砌築,前出三陛左右各出一陛垂帶上及台明前檐與月台四周圍繞漢白玉勾欄,前正中一陛十級踏垛間安漢白玉五龍戲珠高浮雕御路面。殿內外、月台地面及四外散水皆用仿金磚水泥方磚鋪墁。外檐及廊內全部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如上所述,可知文廟大成殿,重檐廡殿黃琉璃瓦頂,面闊十一間,“金龍和璽”彩畫,此建築格局可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媲美。北京和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均為面闊九開間。哈爾濱文廟大成殿,在建築規制上突出了在全國文廟系列中的重要地位。還有重要的一點,值得一提。二十世紀初,歐美各國已大批出現鋼筋混凝土、鋼結構的現代建築。在中國,受西方建築影響,也出現了一小部分沿用中國古典建築的方法而運用鋼筋混凝土為骨架的仿古建築。如1915年設計建造的北京協和醫院和醫學院;1925年至1929年設計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建築群;南京金陵大學(1927年);廣州中山紀念堂(1928年);北京圖書館(1929);武漢大學(1929年至1935年)等一批仿古建築。

孔子塑像

文廟的孔子塑像有兩尊。
一尊在大成殿里。當年建廟之初,大成殿的正位是一個雕龍貼金的巨大神龕。孔子的牌位置於神龕前,並無孔子像。1989年9月28日,為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而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並將其置於神龕中,以供後人參謁。
二尊在一院中心的中路甬道上。一院欞星門與大成門之間的孔子行教銅像,身高3.3米,由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捐贈,價值十萬餘元(港幣)。於1998年5月23日落成,同年9月17日舉行了隆重的孔子銅像揭幕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